手机版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热点资讯 > 研究热点 > 文章

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揭晓 丙肝病毒研究获奖

来源:干细胞信息平台    作者:admin    时间:2020-10-05    点击: 次   

北京时间10月5日消息,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Harvey J.Alter, Michael Houghton和Charles M.Rice 三人 获奖,获奖理由:发现和治疗丙型肝炎病毒。


肝炎或肝炎,是希腊语中“肝和炎症”的组合词,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尽管酗酒,环境毒素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重要的原因。在1940年代,很明显有两种主要类型的传染性肝炎。第一种称为甲型肝炎,是通过污水或食物传播的,通常对患者几乎没有长期影响。第二种是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的,它代表着更为严重的威胁,因为它会导致慢性疾病,并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图1)。这种形式的肝炎是隐性的,因为否则健康个体可以在严重并发症出现之前静默感染多年。血源性肝炎与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相关,每年在世界范围内造成超过一百万的死亡,因此使其成为与HIV感染和结核病相当的全球性健康问题。
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授予为抗击血源性肝炎做出决定性贡献的三位科学家。血源性肝炎是一种主要的全球健康问题,会导致世界各地的人罹患肝硬化和肝癌。


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和Charles M。 Rice的重大发现使我们能够鉴定一种新的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在他们的工作之前,尽管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病毒的发现至关重要,但大多数血源性肝炎病例仍然无法解释。丙型肝炎病毒的发现揭示了其余慢性肝炎病例的原因,并使验血和新药物成为可能,从而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详细解读:


肝炎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疾病,该病毒通过被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另一种是有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今年的诺贝尔奖)引起的。这种血源性肝炎通常是一种慢性疾病,可能会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肝炎——人类健康的全球威胁

肝炎(hepatitis),是希腊语中的“肝”和“炎症”一词的组合。肝炎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但酗酒、环境毒素和自身免疫疾病等也是重要的原因。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人们发现主要有两种类型的传染性肝炎。第一种成为甲型肝炎(hepatitis A),其通过被污染的水或事物传播,但对患者几乎没有长期影响。第二种类型主要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因为可以导致慢性疾病,并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图1),这种类型的肝炎威胁更严重。这种类型的肝炎是隐性的,因为健康个体在感染之后,可能会经过许多年才会显现出严重的并发症。血源性肝炎与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相关,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一百多万人死亡,从而使其成为与HIV感染和结核病相当的全球性健康问题。

现在,鉴定新型病毒是当务之急。尽管使用了所有传统的病毒搜寻技术,但尽管如此,病毒仍无法隔离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在Chiron制药公司工作的Michael Houghton进行了分离病毒遗传序列所需的艰巨工作。霍顿和他的同事们从感染黑猩猩血液中发现的核酸中提取了DNA片段。这些片段大部分来自黑猩猩本身的基因组,但研究人员预测,其中一些片段将来自未知病毒。假设从肝炎患者的血液中会存在针对病毒的抗体,研究人员使用患者血清来鉴定克隆的编码病毒蛋白的病毒DNA片段。经过全面搜索,发现了一个阳性克隆。进一步的工作表明,该克隆源自一种新型的RNA病毒,属于黄病毒家族,它被命名为丙型肝炎病毒。慢性肝炎患者中抗体的存在强烈暗示了这种病毒是缺少的因素。
诺贝尔奖获得者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是正在进行的与病毒性疾病斗争的里程碑式成就。由于他们的发现,现在可以对该病毒进行高度敏感的血液检查,并且这些检查基本上已经消除了世界许多地方的输血后肝炎,从而大大改善了全球健康状况。他们的发现还使针对丙型肝炎的抗病毒药物得以快速发展。历史上首次可以治愈该病,这为从世界人口中根除丙型肝炎病毒带来了希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将需要国际努力以促进血液测试和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抗病毒药物(图3)。

获奖人介绍:

Harvey J. Alter于1935年出生于纽约。他在罗切斯特大学医学院获得医学学位,并在斯特朗纪念医院和西雅图大学医院接受内科训练。1961年,他加入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担任临床助理。在乔治敦大学任职数年之后,他于1969年回到NIH,加入临床中心的输血医学系,担任高级研究员。

Michael Houghton出生于英国。1977年,他在伦敦国王学院获得博士学位。1982年,他加入了G。 D。 Searle & Company公司,之后又在加利福尼亚州埃默里维尔的Chiron公司任职。他于2010年迁往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现为加拿大卓越研究教授,主攻病毒学;他还是阿尔伯塔大学的“李嘉诚教授”,并兼任李嘉诚应用病毒学研究所所长。

Charles M. Rice 1952年出生于萨克拉门托。1981年,他在加州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并在1981-1985年期间接受博士后培训。1986年,他在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建立了自己的研究小组,并于1995年成为全职教授。自2001年以来,他一直是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的教授。2001年至2018年期间,他担任洛克菲勒大学丙型肝炎研究中心的科学和执行主任,目前仍在该中心工作。

相关文献:


Alter HJ, Holland PV, Purcell RH, Lander JJ, Feinstone SM, Morrow AG, Schmidt PJ. Posttransfusion hepatitis after exclusion of commercial and hepatitis-B antigen-positive donors. Ann Intern Med. 1972; 77:691-699.

Feinstone SM, Kapikian AZ, Purcell RH, Alter HJ, Holland PV. Transfusion-associated hepatitis not due to viral hepatitis type A or B. N Engl J Med. 1975; 292:767-770.

Alter HJ, Holland PV, Morrow AG, Purcell RH, Feinstone SM, Moritsugu Y. Clinical and serological analysis of transfusion-associated hepatitis. Lancet. 1975; 2:838-841.

Alter HJ, Purcell RH, Holland PV, Popper H. Transmissible agent in non-A, non-B hepatitis. Lancet. 1978; 1:459-463.

Choo QL, Kuo G, Weiner AJ, Overby LR, Bradley DW, Houghton M. Isolation of a cDNA clone derived from a blood-borne non-A, non-B viral hepatitis genome. Science. 1989; 244:359-362.

Kuo G., Choo QL, Alter HJ, Gitnick GL, Redeker AG, Purcell RH, Miyamura T, Dienstag JL, Alter CE, Stevens CE, Tegtmeier GE, Bonino F, Colombo M, Lee WS, Kuo C., Berger K, Shuster JR, Overby LR, Bradley DW, Houghton M. An assay for circulating antibodies to a major etiologic virus of human non-A, non-B hepatitis. Science. 1989; 244:362-364.

Kolykhalov AA, Agapov EV, Blight KJ, Mihalik K, Feinstone SM, Rice CM.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C by intrahepatic inoculation with transcribed RNA. Science. 1997; 277:570-574.

 


上一篇:干细胞临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 研究和进展

下一篇:2020诺贝尔化学奖 CRISPR Cas9技术获奖 张锋失之交臂

  • 同济大学高绍荣/王译萱团队揭示人多能干细胞命运转变中的谱系特征
    同济大学高绍荣/王译萱团队揭示人多能干细..
  • 同济大学李维达团队及合作者首次通过基因编辑实现更成熟和更稳定的人多能干细胞到胰岛细胞的诱导分化技术
    同济大学李维达团队及合作者首次通过基因编..
  • 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上市 国家卫健委全民免费提供
    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上市 国家卫健委全民..
  • 2020诺贝尔化学奖 CRISPR Cas9技术获奖 张锋失之交臂
    2020诺贝尔化学奖 CRISPR Cas9技术..
  • 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揭晓 丙肝病毒研究获奖
    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揭晓 丙肝病毒研..
  • 1
  • 2
  • 3
  • 4
  • 5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友情链接:生物谷 虚位以待

沪ICP备14043986号-3  |  本站内容争议、广告、业务合作咨询、投稿等请联系:admin@stemcell.xin  
                                                                  Copyright(C)国家干细胞转化资源库&华东干细胞库|技术支持:上海优祺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