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作者: 时间:2016-03-14 点击: 次
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获悉,该中心主任兼中山眼科医院院长刘奕志教授领衔的国际化团队取得重大突破:利用内源性干细胞原位再生出新的透明晶状体,首次实现了人体有生理功能的实体组织器官再生,并用于临床治疗先天性白内障。该研究成果已于3月9日在《自然》(Nature)杂志上发表。 先天性白内障是我国最常见、最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目前发病率约为1/50000,如果没有及时干预会影响终生。而由于患病者主要是尚处在发育期的婴幼儿,当前最常用的治疗白内障的手段(即植入人工晶体)对这类病患并不适宜,存在术后炎症重、并发症多等弊端。这是过去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主要难点。 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长出新的尾巴,那么,人的实体组织器官如晶状体缺失后能否实现再生?近年来,干细胞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而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广阔的科研想象空间。然而,现行的干细胞技术多采用外源性干细胞注入体内,迄今未能成功。 基于此,刘奕志团队致力于利用自体内源性干细胞实现晶状体原位再生,用于治疗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经过18年的研究,科研人员发现人类晶状体周边部位存在内源性上皮干细胞,具有维持自我更新和分化的能力。 进一步研究发现,目前常规的白内障手术囊袋破口大,损伤内源性上皮干细胞,无法再生晶状体。“为此我们创建了一种全新的超微创白内障术式,既将病变组织清除,又不伤及有自我再生功能的干细胞,同时保护利于细胞生长的基底膜和再生微环境。”在临床试验中,12名2岁以内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接受了这种新术式,术后成功再生出心得功能性晶状体,后发障发生率降低20倍以上,证实了在治疗先天性白内障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这一研究成果,不仅为白内障治疗提供了全新的策略,还开辟了组织再生及干细胞临床应用的新方向。“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科学家们的努力下,人体病变组织器官经手术切除以后,也能利用自身干细胞重新长出一个健康的组织器官。”刘奕志说。(来源:人民网) |
上一篇:我国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获突破
下一篇:日本科学家用干细胞生成眼部组织